首頁 » 一定要問出那句話才算是確認關係嗎?異國戀在一起的定義是什麼?

一定要問出那句話才算是確認關係嗎?異國戀在一起的定義是什麼?

by KAI力
0 留言

記得多年前鬧了一個笑話。

我與當時異國戀的男友已經認識了兩個多月,在那兩個月中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見面,就算彼此再忙也會想辦法抽空一起喝杯咖啡,雙方的同事朋友也都知道我們密切的來往,戀愛的氛圍充斥在空氣之中。

但那時的我才剛開始探索世界,個性還是比較閉俗並沒有現在的這麼直接,雖然每天都過著熱戀粉紅色泡泡的生活,但我心裡還是卡著一關過不去。記得我當時為了這個問題熬夜打電話給台灣的朋友,講了兩個多小時,而我們的話題就一直旋繞在我心裡的那個疑問上。

「我們到底有沒有在一起?」

文化的差異讓人輾轉難眠

這個問題在當時一直困擾著我,而我台灣的朋友也盡到閨密的義務,除了聽我抱怨以外,也不停的幫我分析著這個讓我們兩個都霧煞煞的狀況。我們討論著每句說過的話,每個動作的小細節,深怕是自己漏掉了甚麼線索,在一起的定義是否因文化上的不同,所以他其實有暗示甚麼但神經大條的我沒有發現 ?

兩個多小時的越洋電話,我們並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落寞的我心裡想著,或許我們想要的不同,他只是求一個開心,並沒有想要一段認真的關係。

是不是我感情放得太快?

是不是因為我不了解歐洲人的感情模式?

是不是我哪裡不好?

對自己的疑問如排山倒海般而來,但基於害怕毀掉現在所擁有的,鴕鳥心態的我,選擇了裝傻,不去詢問他我們的關係,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不停地在用這些自我否定折磨著自己。

直到某個晚上,他的同事要辦一場離別派對,他們正在統計人數。

「總共幾個人啊?」 同事問道。

「Hani,Ali,Ali的女朋友,我,我女朋友…」 男友開始念念有詞的統計著人數。

男友還沒有說完,在一旁的我耳朵瞬間豎起,眼睛裡充滿了光芒,我拉著他。

「你剛剛說我嗎?」 我忍不住雀躍地詢問。

「你不來嗎?」 男友狐疑的看著我問,似乎完全搞不懂我在興奮甚麼。


受寵若驚的我瞬間點頭如搗蒜 「去去去,我當然要參加!」

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確認了自己「女朋友」的身分,當天晚上立刻撥打越洋電話告知姊妹淘。

(延伸閱讀: 身在一段CCR裡,外國男友聽見ㄈㄈ尺不生氣反而大笑? )

我們對於在一起的定義-告白,並不存在於每個文化中

直到多年以後,我在一間酒吧和我的一位T摯友小酌,身為混血兒的她,雖然在台灣長大,但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再加上大學畢業之後她出國深造,之後常居國外,我們時常趁她回台的時候小酌幾杯,說說自己的生活,聊聊文化的不同。

那時候的她剛好也身陷感情問題,於是我們那個晚上的話題大部分都轉著 「在一起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這件事。

我不得不說,西方文化對於在一起的定義真的非常廣泛。
撇開 seeing 跟 dating的這個部分,因為那會是另一個長篇大論,先單純地定義 「在一起」,就已經是一個頭兩個大了。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認知當中,要正式的確認關係,勢必要經過 「告白 」 這個程序。

「你願不願意跟我在一起?」

「你是否願意當我的男/女朋友?」

似乎要經過這個正式的問題,才算是確認了兩個人的關係

但在西方的文化當中,告白這件事並不常見,甚至沒有一個能夠直接翻譯的單詞

我詢問過許多西方朋友,對他們來說,「告白」這件事就像是要做一個「承諾」,而這樣認真且嚴肅的承諾,應該是在你要許諾對方婚約的時候才適用,在一起就像是兩個人在彼此磨合看看,不一定會保證走到最後,所以一個認真的告白對他們來說有些過於正式。

「那怎麼樣才叫在一起呢?」

我對T提出了疑問,原本想說可以得到一個指標性的答案,來一解我當年的疑惑,沒想到T挑了一下眉毛,趣味的說。

「看感覺,每對情侶不一樣」

我滿臉錯愕,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阿?看著我臉上的疑惑,她忍不住笑了出來,急忙跟我解釋她所謂的不一樣。

在大部分的西方文化中,將對方接納到自己的私密生活圈裡面基本上就是一個在一起的概念,但每個人對於自己重要的生活圈的定義不太一樣,有些人是朋友,有些是家人,有些是工作夥伴,所以才造就了每個人對在一起的定義不大相同,然而對於不太確定的時候,他們的溝通方式也比較傾向於「我們對於這段關係的方向是否一致」,而非「我們是否在一起」。

當初身在異國的我和他,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自然就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當介紹對方給朋友同事的時候,那就是一個「她/他在我生活裡」的宣言,或許那個就是我沒有發現的小線索,隨著時光飛逝,回頭看著當初不斷否定自己的那個我,有些感傷,也有些欣慰。

0 留言
5

你可能也會喜歡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