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乖」的定義,到底甚麼是乖小孩?甚麼是不乖?

「乖」的定義,到底甚麼是乖小孩?甚麼是不乖?

by KAI力
0 留言
不乖

乖的定義 – 形容懂事,聽話。

例如「乖巧」- 「這孩子真乖 」。

從小到大,這個「乖」字,不停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在家裡父母會講十遍,在學校老師多講五遍,而到了每年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戚群還會再對你加碼二十遍。

但「乖」到底是甚麼?為什麼在東方社會裡如此頻繁的被提起,但在西方社會裡卻難以找到最符合的翻譯詞彙?

「遵從長輩以及師長的指示」也就是「順從」

小時候的我們也覺得「乖」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備受處罰是因為我不乖,而受到獎勵也是因為我很乖,這樣的想法從小到大一直根深蒂固的在我們的觀念以及腦海裡,我們也不曾質疑它,但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乖」字,卻間接地造成了我們與西方教育文化不同的地方。

我常常和摯友T的媽媽在餐酒館巧遇,她總是喜歡在星期五的夜晚用幾杯紅酒來做為一個禮拜工作結束的尾聲,身為歐洲人的她在台灣過了大半輩子,也開了一間外語補習班,而她對於這個乖字卻是非常的感冒。

乖到底是甚麼意思?小孩做對事情,你應該稱讚做對事情的地方,為什麼做對了,而不是一昧的丟出一個乖字,這只是一種懶惰的稱讚。」 T媽一邊皺著眉一邊喝下一大口紅酒然後接著說。

我常聽到許多家長把這個字掛在嘴邊,請小孩拿個東西稱讚他很乖,小孩很安靜稱讚他很乖,小孩問個問題就是不乖,小朋友都是很聰明的,他們隨時隨地都在觀察家長的反應,當他們發現只要順從命令不質疑,不做任何思考只要執行就可以躲掉責罵,並且獲得認同,他們下意識地就會開始追求這一個乖字。」T媽在一旁滔滔不絕的說下去,我腦中卻是浮現我滿滿的童年生活畫面。

相信大家的成長過程應該跟我大同小異,都被告知一定要當個「乖孩子」,我從來都不覺得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也不曾質疑過這件事情以及這個詞彙,一直到年過三十,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有了小孩,發現他們對於許多育兒課程中的「激發獨立思考」以及「西式教育」這些資訊特別上心。

這彷彿是一種趨勢,因為我們開始意識到這種服從式的教育在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漸漸的被淘汰,了解自我和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走向國際化的腳步。

話雖如此,但根深蒂固的習慣卻依然纏繞在我們的腦袋裡面。

幾天前我接到了朋友S的電話,一直鼓勵小孩多加提問並發揮想像力的她,因為疫情關係改成居家辦公。永遠做不完的家事,不能出門的沮喪感,加上小孩全時段的精神轟炸,原本晚上的那幾杯白酒已經不再有效用。

就在她打給我的前一天晚上,S精力旺盛的兒子拿著玩具不停地往地面上摔,正在工作的她忍不住火山爆發,對著兒子大吼。

「好了沒有!!!?你真的很不乖!!!」

對於這個「乖」字一直都是謹慎再謹慎的S,下意識的爆出了這句話,然而當她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兒子非常困惑與害怕,並吞吞吐吐地擠出了三個字。

「為什麼?

這時的S猛然的回神過來,想起自己堅持已久的教育方針,她趕緊和兒子解釋,因為摔玩具會嚇到貓咪,還會嚇到樓下的鄰居,這樣不好,兒子是不是也不喜歡樓上傳來的蹦蹦聲音?兒子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S那天晚上喝了絕對不只幾杯白酒,她在電話裡哽咽的說:「好險我有回神過來和他解釋了原因,不然我就變成我自己不想成為的那種家長了」

在聽完她的話之後,我不禁思考。

乖真的有那麼壞?或許只是用錯了方式

我們一直認為確切的執行長輩交代的事情,這樣就是乖=聽話=好,鮮少會有小孩會去質疑這些事情的對錯,更別提去詢問原因,要是問了,那可能就「不乖」了,那就像是一個變相式的情感勒索,使他們迫切地想要成為一個乖孩子,因為害怕成為大人口中的不乖的小孩,這令我回想起T媽說的那句。

「這只是懶惰的稱讚

或許乖這個字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我們應該改變的或許不是對於這個詞彙的恐懼,而是那個「希望順從」的想法,倘若這個想法依然存在,那就算不說這個「乖」字,搭配再多的新潮教育方針,或許也無法從根本改變任何東西。

當我打到這邊的時候,原本在一旁搗亂的狗默默的在我腳邊趴下。

「你好乖喔~」我說。

恩,好險她只是一隻狗。

0 留言
2

你可能也會喜歡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