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R”- Cross Cultural Romance
“CCR”&”ㄈㄈ尺”
這兩個曾經在網路上激起軒然大波,排上google搜尋榜前幾名的詞彙,讓眾多網友在網路上開始瘋狂的隔空唇槍舌戰。
記得當時的我人在澳洲,看到一篇接著一篇的報導和網友們極端的評論,看得我是滿腔怒火,因為當時的我就是正在一段跨文化戀情的關係中,當時的我非常的年輕,遇到事情總是想著要反擊,心理不是滋味的我看著那延伸出來的嘲諷字句,劈頭就問向當時的男友。
「你覺得台灣女生都很簡單嗎?」
我完全不顧那是個朋友之間的聚會,我忘了我們身旁還有其他的友人,我直接將台灣現在正熱門的這個議題攤在飯桌上,然而他的反應卻是瘋狂大笑,這對滿腔怒火的我更是火上加油。
「沒甚麼好生氣的,其實你們的詞彙還比較優雅一點。」
他說完之後開始解釋,他在家鄉的時候如何被別人冠上”Asian fetish”或是 “Yellow fever” 等的標籤,因為他過往交往過的女生都是亞洲人,聽完這兩個詞彙,我的怒火並沒有平息,反而是以倍數成長。
「難道你都不生氣嗎!?」
我開始高分貝的質問他,甚至有點把對這個話題的怒氣遷怒在他的身上,但他卻是笑得更大聲了。
「許多人覺得跟我跟亞洲女生在一起,是因為那些刻板印象。」
「亞洲女生很溫柔 」
「會順從另一半,不亂發脾氣」
他一講完後,我們身旁的友人看著我笑了,我也尷尬地笑了。
喜好不該是歧視
回到家以後,我和男友繼續著這個話題。
「你喜歡甚麼顏色?」他突然問我。
我心理出現了無數個OS: 「能不能不要用比喻的,直接跟我說!」
但我依然茫然地看著他,雖然不懂這和我們正在談論的話題有甚麼關係,但我還是默默地回答了。
「橘色。」
「我不喜歡橘色,我不覺得橘色好看,但你覺得橘色很美。」
就在男友淡淡的說完這句話後,我好像懂了甚麼,他看著我微笑,然後繼續說道。
「對我來說,我覺得亞洲女生的外表很美,這是為什麼我總是被亞洲女生吸引,我並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就像有些女生只喜歡高的男生,有些男生只喜歡大屁股一樣,況且每一個人的個性不一樣,在一起有沒有辦法相處,那都是外表之外的事情。」
他輕描淡寫地說完後,我不再多加詢問,這個議題也不再對我造成任何困擾,一直到前幾天,身邊的朋友又再討論起這個話題,我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並沒有參與討論,但我忍不住開始思考。
撇開 Cross cultural romance 在被轉化成帶有歧視意味的 「ㄈㄈ尺」之前,這個詞彙本身是一個很美的詞彙,它代表了這對伴侶即便要面對諸多的文化以及習慣的不同,依然選擇在一起,攜手克服這些困難。
(延伸閱讀:一定要問出那句話才算是確認關係嗎?異國戀在一起的定義是什麼?)
Cross cultural romance真正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一段關係,然而到今天,卻變成了一個種族的問題,倘若今天是一個在冰島長大的亞洲外表男/女生,他/她實實在在的就是一個冰島人,那ㄈㄈ尺會被套用在這上面嗎?
認真是由自己決定
我相信許多人一定覺得, 「ㄈㄈ尺」代表的並不是那些「認真」談感情的情侶,而是指向特定「崇洋媚外」的一夜春宵,但說到底,到底誰有權力來評斷甚麼叫做 「認真」,而甚麼叫做 「對錯」?在這個手敲鍵盤,正義超人降臨的時代,彷彿我們人人都手握權力,但其實我們人人卻都很無力。
我愛中文字的美,但 「崇洋媚外」這個成語卻讓我敬而遠之,因為它很明確地告訴你,甚麼才是對,做甚麼就是錯。在這個人人身上穿著所謂的流行,手上拿著智慧型手機,使用著國外的平台,看著充滿特效的好萊塢電影的時代,我們不能否認我們心裡的認知早已被多年的西方文化影響。
回到CCR,兩個人互相吸引,外表佔有一定的成分,然而外表可以是眼睛,可以是體型,可以是感覺,可以是很多,但是要把被吸引的感覺昇華一段感情,需要一定的相互了解,然而維持關係,需要的事情卻是更多更多,這是一個學到老的議題。外表只是進入感情的第一關,甚麼樣子的人吸引你,每個人都不一樣,倘若你身邊還有朋友以嘲諷的語氣質疑你的選擇,大肆批評別人的決定,我想和你說。
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你所經歷過的,他們也無法體會每個人的感覺。
喜歡就去追求吧,管它黑的白的黃的藍的,維持才是最困難的事情。
開心就去追尋吧,管它一晚三個月兩年十年,只要保護好自己。
請你一笑置之,並且原諒他們的無知。
1 留言
到底是在寫什麼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