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COVID-19的疫情壟罩著全世界的時候,身在台灣的我們,從一開始的天天關心染疫人數,到連假時各處爆滿的旅遊勝地,我們就像是這場戰役的旁觀者,新聞不再報導國外疫情的肆虐,取而代之的是公眾人物的臉書發文,觀光區的旅遊套組,和飲料店買一送一的不間斷放送。
但,這一切都在一個多月前改變了。
新聞比八卦更常被瀏覽的時期
疫情在瞬間擴散開來,大家準時下午兩點守著新聞頻道,這或許是大家最關心世界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 : 到底為什麼要關心國際新聞?21世紀了,你還要讓世界離你那麼遠嗎?)
路上的店面鐵門一間間的拉下來,尖峰時段的大眾運輸只有小貓兩三隻,四處人心慌慌,熱鬧的市區瞬間成為空城。
措手不及的我們這時才發現,敵人只是一直靜靜的在暗處潛伏著,之前的安逸只是一場短暫的休息,而我們一直都還在這場戰役之中。
兩個月前,我和朋友C約在咖啡廳見面,即將返回里昂的她對於法國疫情狀況感到非常不安。
C:「回來台灣正常生活就好像一場夢,在法國我們已經完全忘記了原本正常生活的模式是什麼了,忘記坐在咖啡廳裏喝杯咖啡,在餐廳裡好好的放鬆吃一頓飯是什麼感覺了。」
聽著C無奈的語氣,我卻也說不出任何話來安撫她,她的擔憂並不是沒有來由的,隨著法國政府頒布不同的禁令,被悶了一年的法國人也延伸出了各種不同的偷渡方式。
酒吧夜店不能開?那就改成轟趴吧!
六點後不能出門?那我就直接睡在別人家囉!
種種的防疫規範似乎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在這規範之下鑽漏洞,滿足自身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然而這卻是在每天平均一萬個以上的確診案例之下的生活,大家強調著無法正常過出門的痛苦,強調著生活上的不方便,怒罵著政府限制了自身的權益,中獎痊癒的人當他只是感冒,病情惡化的弄得多個家庭翻臉,朋友絕交。
沒有絕對的幸運,也沒有絕對的天選之人
回頭來看看現在的我們,短短一個月,似乎也快忘了坐在咖啡廳裡喝一杯咖啡的感覺了。
週末的街上幾乎空無一人,各個餐廳裡站著無奈的員工,傻傻地望著店外一台台的外送機車,路上的行人口罩戴滿戴好,除了落實實名制,酒精消毒絕對噴好噴滿,但即便是這樣,卻也沒有辦法制止新聞上一則接著一則的報導,更別提每天變化末端的感染數字。
我常常認為,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間接的影響了人們對於事情的看法和處理事情的方式,然而隨著染疫人數的攀升,死亡人數不間斷的增加,不同文化的我們,卻其實沒有那麼不同,我們不只面對的敵人是一樣的,卻連僥倖的心態卻也相差無異,就算有了其他國家的前車之鑑,就算美國的疫情死亡人數已經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算電視上多少臉孔哭訴著痊癒之後恐怖的後遺症,稽查人員依然對群聚民眾開單開到手軟,為了不戴口罩而大鬧超商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依然還有許多人認為這正在發生的所有一切與自身沒有太大的關聯,認為自己就是那麼「幸運」。
三百四十萬的死亡人數,一點六億的感染人數,不管你來自哪裡,對病毒而言,我們都只是它的宿主,身在台灣的我們看著電視上的其他國家一個個陸續的升級警戒,增加禁令,到實施封城, 而如今這就切切實實的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它不再只是電視上那些可以轉台的畫面了,它是你一打開家裡大門就會面對的一個真實狀況,我們再也不能置身事外。
不論你來自哪裡,都讓我們一起正視這場戰役。
對於那些抱怨生活有多不方便,依然想要出去遊玩的你,請想想那些不得已才出門,站在前線搏命的醫護人員,收起你的僥倖吧,不然他們可能累到救不了未來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