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越來越多人旅行到不同的國家生活,求學,工作,探險,不同文化的吸引力和身處陌生國家的神秘感總是令人輕而易舉的就瞬間墜入愛河,然而浪漫的夏季戀情總是過得特別快,現實問題總會將這些羅曼蒂克瞬間打入地獄,許多堅強的情侶就在這時候選擇了所謂的「遠距離戀愛」”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異地戀。
為何異地戀似乎在我們的身邊並不普及甚至以看衰居多呢?
在我認識的西方文化背景的朋友同事們,幾乎每五個人裡面就有一個體會過遠距離戀愛,除了離開自己的國家生活的人,就算是沒有離開過的,異地戀似乎也是他們的戀愛必修課程之一,這其中就有兩個很大的因素。
遠距離戀愛之地理因素
你是否記得在你看過的西方電影或影集裡,總是會出現等不及去念大學的青少年以及滿臉捨不得的父母?
又或是因為工作外派需要舉家搬離的場面?
這些都是因為廣大的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從墨爾本到柏斯光是搭飛機就要將近五個小時,然而五個小時已經足夠我們從台北開車直達墾丁了。在西方文化裡,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其他城市去就讀大學已經是常態,甚至是許多年輕人跨出獨立的第一步,然而這卻間接的造成了一大半的情侶在畢業之後都感情都會面臨巨大的考驗,因為即便雙方都身處在同一個國家,但不可逆的廣大地理因素卻讓遠距離戀愛成為了許多西方人的必經過程。
我的好朋友Sam就是其中之一。
身為土生土長的澳洲人,Sam離開了墨爾本去了柏斯念大學,在求學過程中,他認識了來自達爾文的Megan,個性非常契合的他們,在畢業後依然被現實壓垮了,想見對方的慾望和能負擔的飛機票不成正比,孤獨的滋味侵蝕著那份契合,裂縫隨著時間越來越大,最後那份契合還是被壓垮了。
「有時候只有喜歡是不夠的。」
這是Sam在最後一次送完Megan去機場後說的。
遠距離戀愛之家人朋友因素
記得小時候筷子只要一拿到頂端,媽媽總是驚慌的糾正我,在一旁的外婆總是無奈的搖頭說。
「拿得遠,嫁得遠。」
異地戀在大部分台灣父母的眼裡,總是持反對的聲音居多,距離就是最重要的一環。
在台灣的文化裡對於「離家」這個概念接受度並不高,大部分的家庭只要扯到關於有「離家的可能性」的話題,免不了是一場家庭革命。
(延伸閱讀 : 自己搬出去住好困難?外國人成年就離家,為何我們不是家庭革命就是寸步難行? )
在沒有機會拓展更大的生活圈的情況之下,遠距離戀愛的機率比起西方也就大大的下降了。
就算談了一場遠距離戀愛,卻因為身旁較少人有過相同的經歷,使得這場感情在朋友圈內的關注度自然大大的提升,壓力度也隨之爆表,而多數人在沒有一樣的經驗所做出的反應也總是看衰度遠高於支持度。
記得當初在澳洲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是我媽媽心中的擔憂排行榜上的前三名。
除了擔心我與法國男友的語言交流問題,最重要的是擔心我有一天會想要定居法國,就算當時的我們也都還在同一個國家,而身邊的朋友因為好奇,也大多用轟炸式的關心問題間接的影響了我對那段感情的堅定度。
後來單身的我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媽媽平常除了關心生活狀況之外,在掛電話前卻總是想詢問甚麼,卻又欲言又止,直到我從姐姐那裏輾轉得知,即便語言文化的溝通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媽媽依舊擔心我在北京的感情狀態,心裡深怕我就此定居北京。
直到我遇到了現在的男友,他雖然是受西方教育長大的,但媽媽不但不擔心,甚至開心的大力支持,定居台灣的他直接收服了我媽媽的心,看來「距離」絕對是父母眼裡最重要的一環。
遠距離戀愛一直都是許多人感情上的難關,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在台灣的我們也對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好奇,擁有遠距離戀愛經驗的人數也自然而然的開始急速上升,或許你的身邊也多了許多正在經營著這種戀情的人,我想和你說,別再唱衰他們了,距離已經夠他們受的了,不需要再添加各方人馬的壓力了,一句簡單的「加油」,絕對好過各種關心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