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名弒》在許多人的心裡是部回味無窮的爽片,在我心中亦然。然而在幾次回味之後,我似乎理解了原因。不是那些打打殺殺,也不是滿地的鮮血與哀嚎。而是男主角在一番掙扎之後,依然順從了他內心那個不該有的渴望。
他拋棄了應該有的理性,讓我們隨著電影裡的情緒轉折,將日常生活下的壓抑傾洩而出,揮灑在畫面裡的極致瘋狂。
隨著每個地方的國境開放,不僅許多人開始討論起出國旅遊這件事,網路上的旅遊廣告也到處都是,而我身邊更有幾個已經申請好學生簽或是打工度加簽證的朋友,準備到國外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然而當這些朋友跑來問我出國生活的注意事項時,我的建議都只有一句-在國外生病真的很痛苦,需要的藥品請帶好帶滿,並且在出發之前研究好當地的醫療體系。
去澳洲之前我已經備好了自己所需的私人藥品,但是待在當地的時間比我一開始預期的還要長,原本準備的用量已經快要見底,雖然知道國外看病或買藥沒有台灣方便及便宜,但情勢所困之下,我也只好硬著頭皮走進藥局。
「這個藥品需要處方籤喔,沒有處方籤我沒有辦法賣給你。」
經過藥局人員的打槍之後,我上網搜尋最近的診所並且掛了號。當時對澳洲的醫療體系沒有很了解的我以為再怎麼昂貴應該也只是大概一千塊台幣打頂,但我錯了,因為還沒有拿到藥之前的我就已經在櫃檯付了大概75澳幣的掛號費。
「所以你以前已經使用過,並了解如何服用這個藥品了?」
「對。」
「好的我會幫你開處方簽。」
短短不到2分鐘的對談,椅子都還沒有坐暖我就走出了診間。原本想說能夠拿處方簽直接去藥局領藥的我,再次回到藥局之後才知道「處方簽是處方簽,買藥是另一筆費用」。看著自己的荷包大幅縮水,心裡還在鬱悶之時,藥局人員又再給了我另一個重擊。
「你這個處方簽上面有三次,你這次買完之後還剩下兩次,之後要再更換新的處方籤喔。」
我萬萬沒有想到,光掛號加拿一次藥品我就已經花了將近130澳幣,而且在兩次之後我竟然還要再重新花一次掛號費去另取處方籤!雖然後來我在用完處方簽之前就因計畫變動而離開了澳洲,但完全不一樣的醫療體系卻給了我一次震撼教育。
所以請需要出國又沒有深口袋的你,常備藥品請帶好帶滿。
出發北京之前我心裡想著北京的醫療環境並不會太差,所以也只有稍微粗淺的看了一下網路上的資訊。但愚蠢如我只看了市區的大略資訊,想著就算生病也能進市區看醫生,但當真的生病的時候,一切都不如我所想。
當時的我即便努力的做好各種保暖措施,卻依然敵不過0度以下的天氣-不僅得到了重感冒,而且還燒到了38度多。
(延伸閱讀:除了我們常見的小家電,其他地方的寒冷冬季都使用什麼暖氣設備?)
五環外的郊區離市區是一段不近的距離,並不是二三十分鐘能夠抵達的。高燒的我根本沒有體力承受路途的顛頗,於是我打開手機的地圖,決定前往附近的衛生中心就診。原本以為衛生中心會像是診所,但卻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或許是因為地區偏遠,裡面的設備及裝潢看起來像是老舊的區公所,光是繳費掛號我就摸索了一陣子。
「先量個體溫吧。」醫生說。
我坐著等醫生拿出耳溫槍或是額溫槍之類的量體溫工具,但他卻從一個餅乾的小鐵盒裡拿出了一隻水銀溫度計甩一甩後要我打開嘴巴。我一邊含著那支溫度計等著測量結果,一邊觀察著診間,裡面看不見任何的高科技器材,一片像窗簾花布的隔廉、一把看起來老舊的木椅,醫生的桌上放滿了一堆紙本文件、幫浦血壓計和那個裝著溫度計以及壓舌板的餅乾小鐵盒。
我知道郊區的設備當然不會有市區完善,但那個小鐵盒上面斑駁的鏽塊令我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回到家後我看著醫生開的藥品,一盒盒的中藥口服液,棕色小瓶子排列在藥盒裡,上面還附著對應數量的吸管,在吃藥的我看起來就像在喝著迷你版的養樂多。在喝完了一整排的口服液和數不清的感冒顆粒之後,我依然沒有好轉。
「我可能需要再去看一次醫生拿藥。」我病懨懨的向同事說。
「你傻了,藥局就有,還比較便宜。」同事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他的置物櫃,裡面備有各式各樣的感冒藥品,其中就有醫生開給我的那款藥品。
後來聽當地的同事說,除非必要,不然他們不太去醫院看病,畢竟公立的醫院要排太久,私立的又負擔不起,要是看衛生中心倒不如自己去藥局買成藥就好。
「下次你要甚麼跟我說就好。」同事一邊挑著眉,一邊展示著他的小寶庫。
正在背包旅行的時候,順道規劃了一下路線去法國朋友家裡拜訪。有天朋友突然和我告知他必須將我們當天原本的計畫推遲,因為他忘記了一個重要的預約,而且那個預約是他兩個多禮拜以前就已經約好的。
當時聽見「兩個多禮拜前就已經預約好」時,我心裡猜測的應該是甚麼重要的文件處理或是十年不見的朋友之約,所以當他一說是要去看醫生時,我感到有點吃驚。
「看醫生要提前兩個多禮拜預約?是甚麼搶手的名醫嗎?」我困惑的問。
「喔,不是阿,只是我的家庭醫生。其實平常大概約一個禮拜左右,很快,只是這次他剛好出去旅遊。」
對已經習慣了「今天預約,明天看診」的我們說,一個禮拜也是一段不短的等待時間。在我詢問之下朋友和我解釋-他們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個配合的家庭醫生,除非是特殊的情況需要家庭醫生轉診,不然大部分的情況都會預約自己的醫生,或是打電話問診。
後來我趕緊催促著朋友出門,就怕他錯失了這個「兩個多禮拜前就已經預約好」的醫生看診。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完全不一樣的醫療體系或是藥品,而大部分的地方也並不像台灣這麼方便,所以在出發前了解好當地的醫療體系以及醫院所在地絕對是旅行前的確認清單上一個重要的項目。
倘若真的在國外意外受傷或是生病且不通當地語言的話,記得可以向駐外館處詢問醫院資訊及幫助。
希望大家都能開心出遊,健康享受在異地的每分每秒。
寒風刺骨的年節假期,街上的行人不僅都裹著厚厚的羽絨外套,就連插在口袋的手裡都還捂著暖暖包。印象中小時侯的冬天並沒有這麼難受,家裡也沒有任何的暖氣設備,但近年來台灣的冬天卻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寒冷,每個人的家裡都開始注重起暖氣設備。
在台灣的我們多半使用暖氣空調或是添購電暖扇等防寒小家電,然而那些時常度過冰冷冬天的地方所使用的保暖設備到底是甚麼呢?而你是否也嘗試過不一樣的保暖設備呢?
壁爐絕對是許多人對國外冬天的幻想畫面。台灣並不流行壁爐,甚至還有許多裝飾用,或是電子的壁爐。那種需要將真的木材丟進去,大家圍著壁爐取暖的畫面對我來說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上裡,直到我在澳洲爸爸家度過的那個冬天。
牆邊的木柴整齊的排放,壁爐裡的火苗逐漸地變大,左右搖擺、偏偏起舞。療癒的畫面的確有種難以取代的浪漫,當時的我馬上就理解為何YOUTUBE上的壁爐燃燒影片會有那麼多的觀看次數了。
壁爐雖然溫暖又撫慰人心,但待久了就像在坐在電暖扇的面前一樣,不僅皮膚乾燥無比,還得死守在壁爐附近的座位。只要一離開幾步,馬上就像春季轉換成寒冬一般,瞬間的溫差立刻迎面而來。
(延伸閱讀:只有一道鎖、薄薄木門,夠安全嗎?-在國外郊區生活,經歷「不怕遭小偷」的文化衝擊)
不過壁爐這種暖氣設備只適合國外郊區的獨棟房子,就算看起來很浪漫,台灣地狹人稠的環境也不適合裝設,比較適合當成擺飾。而且在國外壁爐也開始慢慢地被淘汰,畢竟燃燒的材質要是不謹慎選擇,就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
第一次體驗到地暖是在北京的冬天。
在氣溫下探個位數好一陣子之後,北京終於開始供暖,從來沒有體驗過地暖的我第一次體驗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滿滿的暖意從腳板穿透上來,不用像暖爐一樣守著同一個地方,即便窗外的狂風呼嘯連連,室內的各個角落都依然維持在23度左右。
地暖雖然沒有壁爐的那種「皮膚熱烘烘」的暖意,但卻也不需要像電暖扇一樣「隨時備著乳液」,讓我只穿著一件薄長袖度過了0度的北京冬天。
綜觀起來,地暖這種暖氣設備看似方便也安全,也不用變成一尊守在電暖扇面前的石像。但是要擁有地暖,卻是要有夠深的口袋,畢竟地暖不像暖氣一樣能夠馬上感受到暖意,必須等待數小時的加熱時間,因此許多使用地暖的地方只要不出遠門,通常都會將地暖24小時開著。
(延伸閱讀:進屋不脫鞋?進屋穿拖鞋?外國人真的都在室內穿鞋嗎?)
另外,不論是水地暖或是電地暖都必須將管線埋在地板之下,要是需要維修的話可能要將整個地板拆開,費用的確可觀。在台灣一下冷颼颼一下回暖的我們要裝設地暖,除非口袋夠深,不然實用性不高。
除了以上兩項,相信許多人也曾經在不少國外節目裡看過這個安裝在牆上的取暖設備-暖氣片。
暖氣片在台灣比較少見,第一次看到暖氣片的我眼睛直直的盯著它至少一分鐘,它看起來像是風扇,又像是貼在牆上的一種架子,看得霧煞煞的我直到室友向我解釋之後我才了解了暖氣片的運作方式。
通常暖氣片都會安裝在窗台下,加熱的循環熱水會通過管道被輸送到暖氣片,再將熱能散發到空間裡,使溫度均勻的上升。而且暖氣片也不像地暖一樣需要經過一番等待,只要短短的十來分鐘就能夠享有溫暖舒適的空間。
不僅如此,許多人還會將衣物放在暖氣片上面烘乾,或是將茶杯放在上面用來將熱茶保溫,能夠分區裝設的簡易設計也成為了節省荷包的最重要的一環。
我的一個外國朋友他的家鄉在冬天是冰天雪地的景色,但在台灣住了一陣子之後,他卻也受不了台灣的冷。
「在國外通常都是乾冷,即便冷風撫上臉頰,只要把自己包得像顆球就能夠抵擋,但台灣的濕冷卻會鑽進衣服裡,好像穿再多都沒有用。我以前覺得台灣不下雪,這裡的冬天對我來說一定是『一塊蛋糕』,但我錯了,這裡連室內都冷。」他一邊打著冷顫,一邊哀怨地看著我。
習慣了冰天雪地的他最後依然添購了電暖扇,在對他來說「一塊蛋糕」的10度裡守著那台電暖扇。
在疫情發生之後,許多人開始將所有的室外娛樂以及交際場合搬到家中,比起和朋友去酒吧喝幾杯,更喜歡邀朋友們來家裡作客。然而當一群人聚在一起,酒精通常都是居家派對的必備之物,在這個時候「派對喝酒遊戲」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了。
在我的流浪日記裡,入住過許多瘋狂的派對型青年旅舍,在那段日子裡,我體驗了許多在台灣沒有玩過的瘋狂派對遊戲,想要讓派對更加瘋狂以及深刻的你,快來試試以下的喝酒遊戲吧!
電影開始十分鐘,你會覺得電影裡的故事和走向都令你覺得特別熟悉,像是那個記憶裡的舊識,卻又感覺有點陌生。沒錯,你可能已經看過,但或許不是這個原版,因為這部 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是影史上被翻拍過最多次的電影,甚至列入了金氏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