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除了我們常見的小家電,其他地方的寒冷冬季都使用什麼暖氣設備?

除了我們常見的小家電,其他地方的寒冷冬季都使用什麼暖氣設備?

by KAI力
0 留言
保暖設備
一起窩在壁爐前取暖是影集裡常見的畫面

寒風刺骨的年節假期,街上的行人不僅都裹著厚厚的羽絨外套,就連插在口袋的手裡都還捂著暖暖包。印象中小時侯的冬天並沒有這麼難受,家裡也沒有任何的暖氣設備,但近年來台灣的冬天卻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寒冷,每個人的家裡都開始注重起暖氣設備。

在台灣的我們多半使用暖氣空調或是添購電暖扇等防寒小家電,然而那些時常度過冰冷冬天的地方所使用的保暖設備到底是甚麼呢?而你是否也嘗試過不一樣的保暖設備呢?

浪漫壁爐不只暖身,還暖心

壁爐絕對是許多人對國外冬天的幻想畫面。台灣並不流行壁爐,甚至還有許多裝飾用,或是電子的壁爐。那種需要將真的木材丟進去,大家圍著壁爐取暖的畫面對我來說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上裡,直到我在澳洲爸爸家度過的那個冬天。

牆邊的木柴整齊的排放,壁爐裡的火苗逐漸地變大,左右搖擺、偏偏起舞。療癒的畫面的確有種難以取代的浪漫,當時的我馬上就理解為何YOUTUBE上的壁爐燃燒影片會有那麼多的觀看次數了。

壁爐雖然溫暖又撫慰人心,但待久了就像在坐在電暖扇的面前一樣,不僅皮膚乾燥無比,還得死守在壁爐附近的座位。只要一離開幾步,馬上就像春季轉換成寒冬一般,瞬間的溫差立刻迎面而來。

(延伸閱讀:只有一道鎖、薄薄木門,夠安全嗎?-在國外郊區生活,經歷「不怕遭小偷」的文化衝擊

不過壁爐這種暖氣設備只適合國外郊區的獨棟房子,就算看起來很浪漫,台灣地狹人稠的環境也不適合裝設,比較適合當成擺飾。而且在國外壁爐也開始慢慢地被淘汰,畢竟燃燒的材質要是不謹慎選擇,就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

地暖堪稱完美,只要口袋夠深

第一次體驗到地暖是在北京的冬天。

在氣溫下探個位數好一陣子之後,北京終於開始供暖,從來沒有體驗過地暖的我第一次體驗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滿滿的暖意從腳板穿透上來,不用像暖爐一樣守著同一個地方,即便窗外的狂風呼嘯連連,室內的各個角落都依然維持在23度左右。

地暖雖然沒有壁爐的那種「皮膚熱烘烘」的暖意,但卻也不需要像電暖扇一樣「隨時備著乳液」,讓我只穿著一件薄長袖度過了0度的北京冬天。

綜觀起來,地暖這種暖氣設備看似方便也安全,也不用變成一尊守在電暖扇面前的石像。但是要擁有地暖,卻是要有夠深的口袋,畢竟地暖不像暖氣一樣能夠馬上感受到暖意,必須等待數小時的加熱時間,因此許多使用地暖的地方只要不出遠門,通常都會將地暖24小時開著

(延伸閱讀:進屋不脫鞋?進屋穿拖鞋?外國人真的都在室內穿鞋嗎?

另外,不論是水地暖或是電地暖都必須將管線埋在地板之下,要是需要維修的話可能要將整個地板拆開,費用的確可觀。在台灣一下冷颼颼一下回暖的我們要裝設地暖,除非口袋夠深,不然實用性不高。

風扇?烘衣?暖氣片傻傻搞不清楚

除了以上兩項,相信許多人也曾經在不少國外節目裡看過這個安裝在牆上的取暖設備-暖氣片。

暖氣片在台灣比較少見,第一次看到暖氣片的我眼睛直直的盯著它至少一分鐘,它看起來像是風扇,又像是貼在牆上的一種架子,看得霧煞煞的我直到室友向我解釋之後我才了解了暖氣片的運作方式。

通常暖氣片都會安裝在窗台下,加熱的循環熱水會通過管道被輸送到暖氣片,再將熱能散發到空間裡,使溫度均勻的上升。而且暖氣片也不像地暖一樣需要經過一番等待,只要短短的十來分鐘就能夠享有溫暖舒適的空間

在國外許多人會將熱茶或咖發放在暖氣片上面保溫

不僅如此,許多人還會將衣物放在暖氣片上面烘乾,或是將茶杯放在上面用來將熱茶保溫,能夠分區裝設的簡易設計也成為了節省荷包的最重要的一環。

不冷的台灣,卻是刺骨的冷

我的一個外國朋友他的家鄉在冬天是冰天雪地的景色,但在台灣住了一陣子之後,他卻也受不了台灣的冷。

在國外通常都是乾冷,即便冷風撫上臉頰,只要把自己包得像顆球就能夠抵擋,但台灣的濕冷卻會鑽進衣服裡,好像穿再多都沒有用。我以前覺得台灣不下雪,這裡的冬天對我來說一定是『一塊蛋糕』,但我錯了,這裡連室內都冷。」他一邊打著冷顫,一邊哀怨地看著我。

習慣了冰天雪地的他最後依然添購了電暖扇,在對他來說「一塊蛋糕」的10度裡守著那台電暖扇。

0 留言
0

你可能也會喜歡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