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的我們,覺得生孩子是一件簡單的事,彷彿只要不做任何安全措施、忘了幾天避孕藥、保險套破了個洞,這個意外就會不情願的找上自己。隨著年齡增長,生小孩這件事開始變得不太一樣了,它不再像當初想的那樣簡單,我身邊也有朋友開始為了這件事備受煎熬,就像《非孕私生活》中的女主角一樣,打不完的排卵針,琳瑯滿目的藥罐;也像劇中男主角一樣,金錢如流水般逝去,內心無比掙扎。
2018年上架的電影《非孕私生活》,描述了一對40多歲的夫妻為了擁有自己的小孩,傾盡自己所有,從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到經歷領養詐騙,姪女的到來,讓他們燃起了另一種希望。
在整個過程中,你可以感覺的到,他們消磨的不只是錢財和彼此間的感情,最重要的,是那對自己每分每秒沒間斷過的審判。就像男主角在走出診所後,在空中嘗試抓住著代表著希望的那張紙,並在上車後輕撫著紙張,嘗試將皺褶攤平,而攤開後的紙上印著的卻是兩顆卵子的圖片。
被攤開的私生活,沒有盡頭的審判
電影一開始,當畫面還是一片黑的時候,男女主角的聲音率先浮現,你聽見了他們的對話,那對話曖昧的令人遐想,即便你還沒有看見事情的全貌。接著,女主角半裸的下半身佔滿了整個螢幕,她交疊的雙腳在床上不安的磨蹭著,令人以為是歡愉的性愛,沒想到卻是那背後的千瘡百孔。
在我們以團體觀念為重的文化裡,婚姻和生小孩這些事通常代表著兩個家庭,而非伴侶之間的私事,所以我們時常羨慕西方的文化裡的獨立性以及隱私性。
然而在這部電影裡,許多小細節卻也淡淡的道出男女主角因為無法自然懷孕,所以他們試圖擁有小孩所走的每一步,每一個過程,都被攤在陽光下、被攤在餐桌上,穿插在大家的茶餘飯後聊天裡。
因為這是朋友以及家庭間的愛,所以私生活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攤在檯面上的一本書,接受著身邊人的翻閱與關心,進而幽默的呼應著電影的片名-《Privet LIFE 》。

然而關心則亂,壓力散佈在電影中的各個角落,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
看著朋友們因為害怕傷害而多加解釋的態度、面對醫生為了緩解氣氛而使用的幽默比喻;親人們想支持卻也有各自立場的糾結、姪女為了幫忙而私自做下錯的選擇。
每一個看似無心的片段都輕輕的刻劃出背後的壓力,不只是對於男女主角,而是這個議題帶給所有人的壓力。
女性的天賦,殘忍的現實
時代在變,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更加注重尋找自我和追尋事業的這條道路,即便有著「魚與熊掌兼得」的憧憬,但當真正面對事業以及家庭的時後,才知道其中的難度與抉擇的痛苦。手心手背都是肉,割捨誰都痛。
(延伸閱讀: 夢想和麵包真的需要抉擇嗎?國外的那些夢想家堅持的到底又是什麼?)
男女主角在年輕時選擇了追尋事業,生小孩的計畫就這樣被一拖再拖,直到他們40歲後,然而當他們下定決心要進行這個延後許久的計畫時,生理時鐘的殘酷就像當頭棒喝似的打擊著女主角。
寫了一本女性研究小說的她,竟為了生小孩這件事不斷的備受評論,不可逆的年紀與生理狀況才是定義一切的標準,對生活及其他事情的努力在這時都像煙硝一樣飄渺。
「你是高齡產婦。」
「你的卵子太老了。」

女性與生俱來的天賦在這個時候就像一個詛咒,醫生提出使用她人年輕卵子的建議也讓她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容器,但在許多現實的壓力之下,她不得不考慮妥協。
她脫口而出。
「你有你的基因貢獻,而我就被排除在外了。」內心的掙扎與妥協嶄露無遺。
本片中也穿插了許多現在重視的女性議題,而三個不同背景的角色-做出抉擇卻時常抱怨的母親、當初選擇事業現在卻為生育所苦的女主角,以及現代女性重視身體自主權的姪女之間的磨合,也是整部片的亮點之一。
幽默中透露出真實心酸的喜劇
在這個近代備受爭議的議題之下,本片並沒有聚焦於所謂的該不該、要不要,而是著重於對於這些不同的選擇之中。男女主角的情感波折、雙方心中對於整個過程的掙扎,甚至是在放棄和希望中游移的那些情緒轉折。
這不是一部讓你跟著主角一起體驗內心起伏的電影,而是把事情都攤在檯面上,讓你從外面的的角度看著這其中的笑與淚,心中的酸與無奈。而在喜劇的部分,微慢的步調也不走讓你捧腹大笑的路線,而是在這些荒誕的情節和腳色的反應之下,衍伸出來的輕幽默。
推薦搭配:紅酒、烈酒純飲。
推薦影伴:自己、知心好友、有談論過未來規劃的伴侶。
推薦時段:回家決定不再出門後、晚上深夜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