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五年以色列近身格鬥術的猶太女婿衝向中國妹夫,卻被他手刀打倒在地。
「他先攻擊我的,我是正當防衛!難道我額頭上寫著西藏?」
我知道這或許是個有點激烈的開頭,但這就是這樣一部會讓你捏把冷汗的喜劇電影。
「敏感議題」和「偏見」在許多電影中一直是被廣泛討論的話題,這種議題總是令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希望人們多加重視與討論,但卻又不敢多加觸碰。《非常4女婿》這部喜劇卻用另外一種方式和角度讓你看待這些事情-比起藏在心裡,那就攤開來笑吧。
要談歧視?要談偏見?《非常4女婿》幫你全部攤開來講吧!
沒有伏筆,也沒有想要給你驚喜,電影開始的前兩分鐘《非常4女婿》就讓你知道,這個家庭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三位法國移民-分別是以色列賽法迪猶太人、中國的漢人,以及阿爾及利亞的穆斯林,之所以特別詳細提出這三位女婿的背景,是因為整部電影的敏感話題廣泛,如果放在現實世界裡,這絕對會引發嚴重的紛爭,但這部電影選擇笑看這一切。
不要誤會,這些事情本身的確不好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每個人的心裡,的確都有那麼一點偏見與歧視,而《非常4女婿》就把這些心理的小聲音,全部攤上了檯面,把種族,還有著宗教、政治等,各種大家敬而遠之的議題,融入交錯在對白台詞與演員反應的奧妙之中。

餐桌一直都是每部電影內的戰場,《非常4女婿》也不例外,只要每上了餐桌,語言子彈與流彈就不停地穿梭在其中。各種刻板印象以及內心那些不該有的想法,全部都一股腦地呈現在飯桌上,就算撇開有點種族主義的岳父,身為備受歧視的新移民,三個女婿依然有著自己對別人的偏見以及自己對其他種族或宗教的小聲音。
「吃狗肉」、「移民犯罪」、「陰莖的大小」、「從商」等等,各種所有似乎不該提出來的刻板印象充斥在電影內所有的對話裡,「偏見」這件事情大咧咧轟炸你的腦細胞,在你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下一個偏見拳頭又直接迎面而來。
(延伸閱讀:更多議題探討 電影中的我們-讓你重新思考女性主義的法國電影《這個男人很難搞》)
台詞間的歷史愛恨情仇
在「割禮」的話題中,同有割禮習俗的兩方-以色列賽法迪猶太人與阿爾及利亞的穆斯林這兩個女婿,因為執行年紀的不同而起了紛爭,但看似對立的兩人,卻又在天主教的岳母提到「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時回歸到了同一陣線。
「你祖母說的有點誇大了,他只是個先知。」兩人和自己的兒子說完後不約而同地對著對方微笑。
雖然這是部喜劇,但其中卻參雜了許多歷史間的愛恨情仇,令你在觀賞完電影之後,會忍不住想要去搜尋所有嘲諷台詞背後的原因與故事,才發現自己知道的還太少太少,因為那裏面包含了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幾千年來的複雜關係,中國經濟崛起的影響,還有岳父一直掛在嘴上的戴樂高主義。
電影中各種不該開的玩笑快節奏的轟炸,讓你來不及發呆,更是無法鬆懈,但還是有那麼幾個搞笑又溫馨的小時刻,適當的在玩笑中透露出最重要的那個訊息-或許我們不一樣,但其實我們都一樣。
當三位女婿一同對著岳父唱著法國國歌馬賽曲的時候,三人澎湃的歌聲和岳父眼角的淚光卻又直接地告訴你,他們都是法國人。

故事的後半場提出了岳父岳母的最後一個期望,就是希望小女兒能夠嫁給一個天主教徒。他們的願望的確實現了,但第四位準女婿卻打亂了這看似和諧的局面,因為他不只是黑人,而且他還來自曾經被法國殖民的象牙海岸。
「我只是希望我的女兒嫁給一個『法國的天主教徒』。」岳父這樣說。
「我當然希望我的兒子娶一個『非裔的黑人』。」準親家這樣說。
偏見,有時候是雙向的。

當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找到想要共度一生的另一半,但不論在哪個文化,或是哪個國家的父母,依然都有著自己心中的小小期許,希望加入自己家庭的新成員,能夠在背景上融入這個未來的家庭裡。
關上螢幕,笑完之後
《非常4女婿》絕對是一部完全可以預測的電影,故事走向在一開始就完全讓你猜透透,雖然劇情沒有甚麼神祕感或是那些出乎意料,但整部片所有的驚喜其實都藏在台詞的微妙以及角色的反應之中,讓那些「敏感」的話題流動在整部電影裡面,讓你看的心驚膽戰,卻又啞口無言,完美的詮釋了踩在線上的點到為止。
雖然電影用喜劇的方式呈現,但其中的議題的確都是現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嚴重問題,雖然這只是電影,但刻板印象確是切切實實的存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之中,就像路上許多人對菲律人、印尼人等新住民的態度一樣,也像我在國外時,有人問我會不會武功一樣。
希望你看了這部電影後,會和我一樣想要去了解這些台詞後面的故事,以及後面的歷史,畢竟我們的世界越來越靠近,每個地方都有越來越多的移民,但我們對於許多文化與宗教都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錯誤的理解。
在看完笑完之後,會想要去了解,就是本片最大的收穫了。
順帶一提,這是少數外文電影裡中文台詞有講究的一部片,不愧對於它的主題,甚感欣慰。
推薦搭配:加了蛋白的粉紅佳人、加了TABASCO的血腥瑪莉、甚麼都有的環遊世界。
推薦影伴:熱愛黑色幽默的朋友、努力接受新事物的長輩、準備出國的人。
推薦時段:小酌幾杯後、休假日夜晚、朋友聚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