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每個地方的國境開放,不僅許多人開始討論起出國旅遊這件事,網路上的旅遊廣告也到處都是,而我身邊更有幾個已經申請好學生簽或是打工度加簽證的朋友,準備到國外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然而當這些朋友跑來問我出國生活的注意事項時,我的建議都只有一句-在國外生病真的很痛苦,需要的藥品請帶好帶滿,並且在出發之前研究好當地的醫療體系。
常備藥品帶好帶滿,國外生病要價不斐
去澳洲之前我已經備好了自己所需的私人藥品,但是待在當地的時間比我一開始預期的還要長,原本準備的用量已經快要見底,雖然知道國外看病或買藥沒有台灣方便及便宜,但情勢所困之下,我也只好硬著頭皮走進藥局。
「這個藥品需要處方籤喔,沒有處方籤我沒有辦法賣給你。」
經過藥局人員的打槍之後,我上網搜尋最近的診所並且掛了號。當時對澳洲的醫療體系沒有很了解的我以為再怎麼昂貴應該也只是大概一千塊台幣打頂,但我錯了,因為還沒有拿到藥之前的我就已經在櫃檯付了大概75澳幣的掛號費。
「所以你以前已經使用過,並了解如何服用這個藥品了?」
「對。」
「好的我會幫你開處方簽。」
短短不到2分鐘的對談,椅子都還沒有坐暖我就走出了診間。原本想說能夠拿處方簽直接去藥局領藥的我,再次回到藥局之後才知道「處方簽是處方簽,買藥是另一筆費用」。看著自己的荷包大幅縮水,心裡還在鬱悶之時,藥局人員又再給了我另一個重擊。

「你這個處方簽上面有三次,你這次買完之後還剩下兩次,之後要再更換新的處方籤喔。」
我萬萬沒有想到,光掛號加拿一次藥品我就已經花了將近130澳幣,而且在兩次之後我竟然還要再重新花一次掛號費去另取處方籤!雖然後來我在用完處方簽之前就因計畫變動而離開了澳洲,但完全不一樣的醫療體系卻給了我一次震撼教育。
所以請需要出國又沒有深口袋的你,常備藥品請帶好帶滿。
市區郊區的醫療體系都要了解,別只選其一
出發北京之前我心裡想著北京的醫療環境並不會太差,所以也只有稍微粗淺的看了一下網路上的資訊。但愚蠢如我只看了市區的大略資訊,想著就算生病也能進市區看醫生,但當真的生病的時候,一切都不如我所想。
當時的我即便努力的做好各種保暖措施,卻依然敵不過0度以下的天氣-不僅得到了重感冒,而且還燒到了38度多。
(延伸閱讀:除了我們常見的小家電,其他地方的寒冷冬季都使用什麼暖氣設備?)
五環外的郊區離市區是一段不近的距離,並不是二三十分鐘能夠抵達的。高燒的我根本沒有體力承受路途的顛頗,於是我打開手機的地圖,決定前往附近的衛生中心就診。原本以為衛生中心會像是診所,但卻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或許是因為地區偏遠,裡面的設備及裝潢看起來像是老舊的區公所,光是繳費掛號我就摸索了一陣子。

「先量個體溫吧。」醫生說。
我坐著等醫生拿出耳溫槍或是額溫槍之類的量體溫工具,但他卻從一個餅乾的小鐵盒裡拿出了一隻水銀溫度計甩一甩後要我打開嘴巴。我一邊含著那支溫度計等著測量結果,一邊觀察著診間,裡面看不見任何的高科技器材,一片像窗簾花布的隔廉、一把看起來老舊的木椅,醫生的桌上放滿了一堆紙本文件、幫浦血壓計和那個裝著溫度計以及壓舌板的餅乾小鐵盒。
我知道郊區的設備當然不會有市區完善,但那個小鐵盒上面斑駁的鏽塊令我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回到家後我看著醫生開的藥品,一盒盒的中藥口服液,棕色小瓶子排列在藥盒裡,上面還附著對應數量的吸管,在吃藥的我看起來就像在喝著迷你版的養樂多。在喝完了一整排的口服液和數不清的感冒顆粒之後,我依然沒有好轉。
「我可能需要再去看一次醫生拿藥。」我病懨懨的向同事說。
「你傻了,藥局就有,還比較便宜。」同事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他的置物櫃,裡面備有各式各樣的感冒藥品,其中就有醫生開給我的那款藥品。
後來聽當地的同事說,除非必要,不然他們不太去醫院看病,畢竟公立的醫院要排太久,私立的又負擔不起,要是看衛生中心倒不如自己去藥局買成藥就好。
「下次你要甚麼跟我說就好。」同事一邊挑著眉,一邊展示著他的小寶庫。
醫生出去旅遊,國外生病請先等兩個禮拜?
正在背包旅行的時候,順道規劃了一下路線去法國朋友家裡拜訪。有天朋友突然和我告知他必須將我們當天原本的計畫推遲,因為他忘記了一個重要的預約,而且那個預約是他兩個多禮拜以前就已經約好的。
當時聽見「兩個多禮拜前就已經預約好」時,我心裡猜測的應該是甚麼重要的文件處理或是十年不見的朋友之約,所以當他一說是要去看醫生時,我感到有點吃驚。
「看醫生要提前兩個多禮拜預約?是甚麼搶手的名醫嗎?」我困惑的問。
「喔,不是阿,只是我的家庭醫生。其實平常大概約一個禮拜左右,很快,只是這次他剛好出去旅遊。」

對已經習慣了「今天預約,明天看診」的我們說,一個禮拜也是一段不短的等待時間。在我詢問之下朋友和我解釋-他們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個配合的家庭醫生,除非是特殊的情況需要家庭醫生轉診,不然大部分的情況都會預約自己的醫生,或是打電話問診。
後來我趕緊催促著朋友出門,就怕他錯失了這個「兩個多禮拜前就已經預約好」的醫生看診。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完全不一樣的醫療體系或是藥品,而大部分的地方也並不像台灣這麼方便,所以在出發前了解好當地的醫療體系以及醫院所在地絕對是旅行前的確認清單上一個重要的項目。
倘若真的在國外意外受傷或是生病且不通當地語言的話,記得可以向駐外館處詢問醫院資訊及幫助。
希望大家都能開心出遊,健康享受在異地的每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