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拿剪刀、懷孕未滿三個月不能說、搬家絕對是大忌!古代醫學與科技並不如現在般發達,因此關於懷孕的迷信遍地都是。而這些眾多的迷信與禁忌也一直流傳下來,並且延續到了現今。在我們的文化裡有許多關於懷孕的禁忌,這讓許多孕婦及伴侶被弄得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其實不只是我們,在國外的文化中也有他們對於懷孕的的迷信與禁忌。
夏威夷花圈的另種涵義、被咬掉一口的彎彎明月以及忌妒的邪惡眼睛?國外對於懷孕的迷信並不比我們少。而到底這些懷孕迷信來自於哪裡?又是和甚麼有關呢?
害怕農藥殘留的我們,總是會將所有的蔬果在食用之前仔細的洗過,所以在清洗蔬果這件事上花上一點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平常,且必須的行為。然而在國外的時候,清洗蔬果這件在我們眼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卻變成了一個「浪費時間」、「多此一舉」的舉動?
小時候有個媽媽的朋友常來家裡作客,每次當她留下來吃晚餐的時候,她總是想要進廚房幫忙。但秉持著待客之道的媽媽,總是不讓她下廚,所以她只好搶著清洗著蔬果,想要出一份力。擔心農藥殘留的她,都會非常認真的將每片葉子細細的洗過,甚至耗費大量的時間檢查,而熱愛進去廚房插一腳搗亂的我,總是叫她洗菜阿姨。
印象中,洗菜阿姨是這樣說的:「如果菜不洗乾淨的話,農藥殘留在上面,吃進去就會肚子痛喔。」
印象深刻的我,也就漸漸地養成了仔細清洗蔬果的習慣。即便多年之後洗菜阿姨搬到了很遠的地方,我們也不再見面,但這個習慣就這樣跟著我漸漸地長大。
長大後到了餐廳打工,店裡的廚師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每天處理大量蔬果的他們,即便不像我們在家裡一樣細細的洗過每一片菜葉,但他們依然有一道自己的洗菜程序。所以在我的認知裡面,不論在哪裡,「清洗蔬果」已經成為了一個必須。
然而這個被我歸類成「理所當然」的事情,放到了我的外國朋友眼中,似乎又有另一番見解。
那時的我身邊有一個法國伴侶,在一起的日子裡總是會有一些因為習慣和文化不同所鬧出的小插曲。
(延伸閱讀:身在一段CCR裡,外國男友聽見ㄈㄈ尺不生氣反而大笑?)
那一天,我們剛結束我們的午餐約會。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停下腳步,因為他想起了那個最重要的東西-甜點。
在法國人的飲食習慣中,餐後甜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論大小,只要在餐後沒有來一個甜的東西,都會令他感到渾身不自在,然而那時的我們已經離開了市區,附近也沒有任何甜點店,這時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走進附近的超市,當他出來的時候,手上已經拿著兩顆蘋果。
戲劇般的情節當下就直接在我眼前上演。男友帥氣的將一顆蘋果丟給我之後,拿起他手上的那顆蘋果,在他的衣服上磨蹭了兩下,就直接一口咬下去。
沒想到這種夢幻情節發生的時候,我腦中竄出的並不是浪漫美好的粉紅泡泡,取而代之的卻是一陣恐慌和驚嚇。
「蘋果都沒有洗,這樣殘留的農業不都直接吃下去了嗎?皮也沒有削,上面有蠟阿!」我趕緊上前想要制止男友,他卻一臉嫌棄的覺得我大驚小怪,迅速的將那顆蘋果吃到只剩下上面的梗,連籽也都全部吞下肚。
男友和我說:「在法國,他們都是這樣的,摘下來的水果都是直接入口,或許上面會有點灰塵,所以衣服蹭一蹭,也就好了。」
(換日線專欄延伸閱讀:洗碗精成分天然,泡沫不必沖掉?──外國朋友洗碗不沖水,家人表示:從小吃到大,不都好好的?)
當時的我忍不住提出質疑,雖然男友從小在法國的鄉村長大,蔬果都是自己種植的,但這畢竟是超市買的,農業殘留是必然,還是要經過清洗之後才會比較放心。
就算經過我一番解釋,但男友依然感到困惑。
從小到大,我們因為對農藥殘留的害怕,所以習慣將蔬果仔細的清洗,有些人甚至還會使用一些天然的洗潔劑,但對於我的許多外國友人來說,這都是他們從小到大不常見的事情。
我的外國室友在洗菜的時候亦是如此。
不管是紅椒、青花菜、番茄,對於各種蔬菜,我的外國室友都是切一切就直接放進鍋子裡。有天我忍不住提出過農業殘留的疑問。
「你菜都直接煮喔?不洗嗎?」我說。
室友揮了揮手,懶懶地回道:「真的沒有那麼誇張,反正都煮過了,高溫就殺菌了阿。而且這都是有機的,沒關係啦~」
依然不死心的我,在一邊旁敲側擊。
「這上面還有一點土耶,要不要幫你洗?」我指著蔬果上的一點髒污。
室友瞧見後,立刻拿了張紙巾,在蔬菜上面抹了抹,然後對我挑了個眉。自從那次之後,我也就不再對不洗蔬果直接食用這件事情提出任何的意見了。
農藥殘留的確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認,某個層面上,我們似乎已經養成了「一定要洗」的習慣。就算是真的沒有噴灑農藥的產品,我們也會因為心裡已經養成的那份恐懼,而去清洗所有的蔬果。看著室友對我的言論絲毫不受影響,久而久之,我也就不再多說什麼,畢竟這的確是他們從小的環境,他們長大的方式。
雖然我依然堅持洗菜這件事,但我也學到了戲劇內的那些摘了就吃的夢幻情節固然帥氣,但真正發生在現實生活的時候,那些粉紅泡泡卻是會瞬間幻滅的。
那天我和男友回家後,我的手上依然握著那顆蘋果。無論男友在怎麼跟我解釋那個蘋果是有機的,但我依然堅持那顆蘋果在水槽仔細的清洗削皮切塊去籽,在一旁的男友看到後忍不住搖搖頭,笑著和我說。
「白雪公主,你到底有多害怕巫婆的毒蘋果?」
早餐店的「蛋餅加起司」陪伴了你我數不盡的早晨,在咖啡取代了大冰奶之前,它就已經在你我內心建立了崇高的地位。那黃澄澄的起司片是你我小時候對起司的第一印象,然而長大後接觸了西方飲食文化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印象中的起司,都不是天然起司。」
切達、馬札瑞拉、布利、帕瑪森,琳瑯滿目的天然起司遍佈了整個商場,歐洲人對於起司的瘋狂程度令你無法想像,尤其是法國。
當我旅行到法國時,我的法國朋友驕傲的向我展示他們對起司的狂熱。
家樂福裡整面的起司牆,種類多到就算花了整整20分鐘,我也無法看完全部的起司。朋友在一旁講述著關於起司的知識-如何讓牛奶凝固、如何塑型、口感和搭配以及年份等等,這些起司的知識對他來說就是他們法國人的基本常識,卻讓在一旁的我聽的是一臉霧煞煞。
以前的我只知道「起司」就是「起司」,根本不知道天然起司有分這麼多種類,也不知道他們對於起司有這麼的講究。
在他家作客時,我也第一次體會到法式家庭的吃飯模式。
(延伸閱讀: 我該怎麼做?4件西方餐桌禮儀不同的那些事 )
主餐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起司了,他的爸爸從冰箱拿出了盒裝滿各式個樣,至少十種以上的天然起司,接著挑了幾種「入門款」要我嘗試。他一邊解釋著不同起司的種類、香味、以及口感,一邊將起司刀遞給我朋友。
「要是切不好的話,就不是我們家的人。」爸爸說。
他們兩個互相挑了個眉,接著一起笑了。
雖然只是個玩笑,但在言語之間,我感受到他們對於起司的重視。
寫到這裡的我忍不住想著-他們要是看到這裡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加工起司,不知道他們的反應會是如何?應該就跟我當初在澳洲時,看見超市的冰櫃裡,那一包包的灰白色球狀物,上面寫著大大的「燒賣」兩字時的反應一樣吧。
回到台灣後,我總是對早餐店以及各大三明治裡隨處可見的起司充滿了疑惑,尤其在養成查看成分的習慣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以前吃的起司都不是天然起司,它叫做「加工起司」,也稱「再製起司」。
雖然大部分的加工起司都會在包裝上註明processed cheese,但對於沒有多加注意或是不懂英文的人來說,彷彿只要看到Cheese的字樣,就一切沒問題了。在我們的認知裡,起司就是牛奶做成的,但你知道嗎?市面上很多加工起司,甚至沒有牛奶的成分在裏頭。原本應該只需要牛奶、凝乳酶、鹽等等幾個簡單原料的起司,卻變成了超過20種看得頭昏眼花的名詞。
起司的由來本是為了將牛奶能夠延續保存而用鹽來加工後而製造出來的產物,到了現今,加工起司裡面卻添加了許多防腐劑,完全與當初起司被製作出來的用意背道而馳。市面上的起司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提倡著起司對身體的好處,但加工起司的成分卻不完全只是起司。
大多數的天然起士都是國外進口,價格不斐,因此天然起司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奢侈的選項。除此之外,冷食在我們的文化裡面的接受度算是偏低,起司多半是拿來融化在熱食裡,直接食用的比例不高。因此起司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就像是一種點綴,而不是一個完整的食品。
家裡的人總是喜歡在購買三明治等產品時選擇起司口味,卻沒有吃過天然的起司,為此我特別買了天然起司回家,想要讓家裡的人了解天然起司的濃純香。
那天爸爸疑問的看著我,因為他覺得整個冰箱都是臭味,為了想要改變他的看法,我花了30分鐘極力的說服他,而他也終於妥協,答應嘗試。
我興奮地拿出剛買的昂貴布利起司,切了一小塊搭著麵包遞給爸爸。
只見爸爸皺著眉頭,眼神充滿著恐懼,然而當他咬下去的那個瞬間,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手刀衝向客廳抽了張衛生紙吐出來,並且大口大口地將桌上的水一飲而盡。
「這個哪是起司,這麼臭你怎麼吃得下去?我們平常吃的起士都很香阿!」
爸爸委屈的眼眶含著淚說道,而我也是無奈的笑了。
為了讓起司看起來更美、更有流動性、更好入口,爸爸的味蕾已經被訓練成加工產品的頭號粉絲了。
憂鬱症以及許多心理上的生病在現今常常與文明病一詞畫上等號,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快速發展,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所拋出的大量訊息,有時候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我們能夠負荷的能力範圍之外。
(延伸閱讀:科技對生活的影響-那些我們所捨棄的空檔與瞬間)
在這些種種壓力之下,患上心理生病的年齡層不斷的在下降,整體人數也不斷地在上升,這些事情是我們在心裡深處都知道的,但我們對心理疾病的接受度,卻上升的緩慢。
近年來,探討 女性主義 的電影快速崛起,打破刻板印象的聲音也在各個領域中,逐漸的被人們聽見,但我們生活中那些微妙的「刻板印象」到底存在於哪裡呢?讓法國喜劇《這個男人很難搞》告訴你。
這部電影用了最簡單明瞭的方式來詮釋這個議題-換位思考,直接帶你進入由女人主導的平行時空。
你絕對聽過這句話-「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是由男人主導。」
或許有人不太同意,因為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覺醒,要求自己的權力,世界也努力的在往兩性平權的方向走去,雖然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但這是一個「正常」的世界。就跟劇中的男主角一樣,他沒有想過在他生活中任何的小事,其實都充滿了許多不對勁的地方。